夏季也不用怕停電!電力交易中心就像幫你買保險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夏季也不用怕停電!電力交易中心就像幫你買保險

許志義/台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興大學教授

110年7月21日刊登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國內外政經版

個人擔任四年台電獨立董事的職務於7月16日卸任。由於疫情爆發的關係,延後了一個月才交棒。

台電公司的獨立董事兩年一任,通常是四年任期制,個人對此非常認同。因為台電公司組織龐大,若只擔任一屆董事(兩年),進入公司初期,面對發、輸、配、售電各種業務,短時間內不容易進入狀況。

通常是在第二年比較了解組織脈絡,並與公司內部同仁熟悉之後, 才能掌握要點,研擬妥適之策略。尤其在第二任期內,能驗收成果,落實公司治理之核心價值。

四年台電獨董卸任感言 

由於獨立董事的角色功能在於公正、客觀、獨立,兼顧公共利益以及推動環境社會治理(ESG)。同時,獨立董事相較於一般董事(無任期限制) 不同之處,在於審計委員會是由三位獨立董事組成。

針對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之有效性加以考核,等同於對各項業務逐一課責 (Accountability),並負有任免內部控管總檢核之人事權,其實際掌握公司治理之權責,實超過一般董事。因此,以任期時限予以約制,四年換人是適當的。

再從人力資源積極運用的視角,由於每個人的專業強項皆有其局限。四年任期內,三位獨立董事若能發揮所長,該顯現的的正向影響力、帶給公司經理人的正面價值,可被挖掘的,也應該差不多了。若能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後繼者發揮其不同面向之長才,亦可帶給公司更多元的貢獻。

至於獨立董事卸任後,因四年任期間,對公司的痛點與優勢,以及企業價值之所在,有更深入的理解與經驗,可在體制外繼續提供更客觀中肯的建言及行動。這也是任期制能讓更多獨立董事的適合人選,能親身參與電業運作,以共襄盛舉的優點。

台電公司真正走向市場轉型之路,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台電官網圖/台電公司真正走向市場轉型之路,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台電官網

見證台電的市場轉型 

這四年來,我最高興的是看到2020年台電公司推出「非傳統機組參與即時備轉輔助服務暫行機制」。這代表台電公司真正的市場轉型,利用數位經濟平台向所有不特定人(只要符合技術條件與資格者),皆能參與提供電力服務。

尤其今年7月1日正式成立「電力交易中心」,把原來的「暫行辦法」提升至法律的位階, 正式邁向電力市場自由化的第一步。

避免再停電》擴大「電力交易中心」量能 

衷心期許台電公司當前能加快擴大「電力交易中心」量能,藉由市場機制避免513及517大停電事故再度發生。具體言之,目前全台灣的發電裝置容量擁有電力系統浄尖峰運轉能力約 44.3GW。

以7月13日星期二系統淨尖峰供電情況而言,當天電力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為41470.8 MW(含非傳統機組輔助服務 2.7MW,此比例實在偏低!)

事實上,當天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為38598.7 MW (發生在下午3時整)。當時電力備轉容量為2872.1 MW(備轉容量率 7.44 %)。準此而論,台電公司在輔助服務市場上購買的量能實在不成比例。

即使從7月14日至7月19日為止,非傳統機組提供之輔助服務供給量皆未超出7.5MW。

以513及517大停電事故當時,非傳統機組提供的自動調頻控制(AFC)與即時備轉容量(Spinning Reserve, SR),確實發揮應有的功能。

513及517全台大停電已造成民眾不小的陰影,圖為台電系統電廠及電網分布。圖片來自台電官網圖/513及517全台大停電已造成民眾不小的陰影,圖為台電系統電廠及電網分布。圖片來自台電官網

電力輔助服務外部資源再加大

但,兩者相加,513當天一共僅提供43MW,517則為33MW,杯水車薪,以致造成難以收拾的輪流大停電。由此可見,加速擴大電力輔助服務外部資源的數量,「電力交易中心」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值得注意的,台電公司特殊計畫型的需量反應方案,包括:需量競價、「日減六小時」及「月減八日」等專案,因係屬少數特定高壓電力用戶之優惠電價方案,缺乏市場普惠性與公平性。

允宜儘可能敦促這些大電力用戶盡速轉移至「電力交易中心」數位經濟平台,不但可與全台灣所有電力用戶公平競爭,更可透過「即時備轉容量」輔助服務,提升電力系統的彈性與韌性,且符合公開、公正之市場交易原則。

「電力交易中心」如同幫用戶「買保險」

總之,「電力交易中心」所提供的電力輔助服務,係隨時可調度的「另類電業」或「虛擬機組」,等同於幫用戶「買保險」,可確保電網穩定。

台電公司若是為了撙節成本, 未能購買適足的保險額度,將損及穩定供電之用戶權益。建議台電公司一年 8760小時的任何時段,均應購買「符合比例原則」的非傳統機組輔助服務。

原則上,「AFC+SR」至少應超過985MW(可扣除部分廠內用電)最低門檻,也就是台電系統一部最大型發電機組跳脫的容量,方可謂適足。

(原文刊登於2021年7月21日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