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另類電業」落實穩定供電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讓「另類電業」落實穩定供電

許志義/台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興大學教授

110年7月2日刊登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國內外政經版

數位經濟平台「電力交易中心」在各方利害關係人期盼多年後,7月1日正式在台電公司總處揭牌,開張營運,彰顯出幾項重大意義。

首先,這是依據《電業法》第11條,旨在成立具法律位階的「公開、公平、公正」交易市集,非如台電過去以「政府採購法」收購民間電力資源之內部採購作業規則。此代表過去70年來台灣電力市場,從封閉獨(寡)占走向真正開放競爭的歷史里程碑!

聚焦電力備用容量、輔助服務 

目前雖先聚焦於電力備用容量與輔助服務兩個市場。但,重點在於後者等同所謂「電力備轉容量市場」,讓民間分散式電力資源(包括:有能力改變電力使用習慣之用戶、有建置自用發電設備之公私部門用戶、汽電共生業者、具新興儲能設備業者或電動車用路人等),皆可透過電力聚合商(如同股票交易員)至電力交易中心之平台參與競價,成為隨時可調度的「另類電業」或「虛擬機組」,以確保電網穩定。這也印證電力商品具有「多種不同技術、單一產出」的物理獨特性。

夏季用電高峰即將來臨,全台大停電的意外事故應可避免。圖片來自pexels by Jimmy Liao圖/夏季用電高峰即將來臨,全台大停電的意外事故應可避免。圖片來自pexels by Jimmy Liao

其次,此平台凸顯另類電業反而比傳統電業的發電機組,相對具「彈性與韌性」,倒過來更能真正幫助智慧電網提供「質優量適」的電力備轉容量輔助服務。

若台電提早幾年建立此公開交易平台,並擴大備轉容量的電力輔助服務交易,保持可隨時因應至少兩部大型機組同時跳機的發電容量「缺口」,應可免於513與517兩次大停電災難。

「虛擬電廠」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 

第三,透過數位平台「群眾外包」之營運模式,是一種短暫「共享」非傳統電業資產的「共贏」模式。其所提供之快速反應電力輔助服務,營運成本實低於傳統發電機組。尤其核能機組僅能固定輸出電力作為基載,無法彈性運轉因應需求負載端的變化。

至於燃煤機組,其備轉容量比率受到限制,每單位的備轉成本更遠高於非傳統電業之虛擬機組,通常也只能當作基載電廠運轉。相對地,「虛擬機組」的設備,除了可搖身一變成為另類電業之外,平常尚可提供「共享經濟」的其他服務功能,例如:成千上萬的熱泵系統,平時可作為用戶加熱之用,也是可隨時中止其用電負載,並透過物聯網5G+Al技術加以即時同步「聚合集結」,成為轉供電力系統頻率緊急下降時的救援投手。

這就是「虛擬電廠」藉由聚沙成塔、螞蟻搬大象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與Uber、Airbnb是同樣的道理!

再生能源占比提高 

當台灣電力系統效法先進國家,邁向再生能源占比越來越高的過程中,智慧電網需要相對更多的輔助服務,以因應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間歇性。

表面上這是一個痛點,其實也正是電力市場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創商機、整體社會更高之「共好共贏價值」。而電力交易中心即扮演關鍵性角色。

最後,我們期許此平台短期內,必須滾動式檢討目前的定價上限是否公平合理?三年之內,應進一步擴充至多元供給者與多元需求者「前一日電能交易市場」,真正落實《電業法》能源轉型與市場開放的政策目標。

(原文刊登於2021年7月2日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