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應幫用戶買「保險」!才能讓數位轉型短期見效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台電應幫用戶買「保險」!才能讓數位轉型短期見效

許志義/台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華大學特聘教授

111年3月24日刊登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國內外政經版


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會造成電力負載曲線所謂的「鴨子曲線」,這已經明顯出現於台灣每天的電力系統,而且只會愈來愈嚴重了!
在先進國家,電力公司都需要「數位轉型」為開放式/敏捷式管理的有機體組織,擺脫過去官僚型/瀑布型的機械式組織。在台灣,已不可能再延續過去核能/火力/水力集中式且封閉式的發電系統,完全一條鞭地由台電獨占綜攬「穩定供電」的使命。畢竟,這已是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普及落地的時代!

引進數位科技、開放市場
具體而言,台電此時此刻必須「有效能且有效率」地引進數位科技,以及不同於過去70年來的商業模式,儘可能開放市場,讓所有「藏電於民」的另類電業。

例如:各大工廠/學校/機構的自用發電柴油機組、Gogoro/Tesla/大巴士公司等電動車儲能系統、便利超商冷凍設備、百貨業者空調系統、民宿業者熱泵系統等需量反應供應者,均能公平對等地進入「電力交易中心(台電2021年7月1日已正式掛牌營運)」。

台電應儘速推展分散式電源的「數位轉型」,才能短時間內解決供電問題。

針對各種不同類別的電力商品及輔助服務,公開競價,決定出次一日的「保險」價格與數量。

所謂「保險」,是指另類電業全都分散在各種用戶手中,不必輸電網,就能在地發電、配電及供電,有效避開龍崎變電所/中寮變電所/大潭變電所造成過去歷年所有大停電的輸電系統失靈事故,此顯示「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絕非台電集中系統所能企及的市場優勢。

按照目前台灣電力系統規模,台電每天應該採購至少200萬瓩的備轉容量,才能因應「兩部大型發電機組加上一部中型發電機組」的突發性機組故障,或者每日平均約300多萬瓩間歇性太陽能發電,可能造成的「緊急供電缺口」。也就是,台電公司應該幫用戶購買的「保險費」!

然而,台電現在每天平均外購的輔助服務備轉容量,僅約三萬瓩,小兒科至極。完全不符合台電規模的比例原則!

分散式電源「數位轉型」的真諦
台電的首要任務,就是儘速推展上述電力交易模式,讓所有的電力市場利害關係人,能夠在「雙贏」的基礎上,提供需量反應資源。這就是分散式電源「數位轉型」的真諦!可以在短時間內立即見到成效。

(作者為中華大學特聘教授、台電前獨董;原載於《聯合報》,本文獲授權轉載)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