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浪潮,勢不可擋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金融科技浪潮,勢不可擋

許志義 /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經濟系所與資訊管理系所合聘教授

資訊科技歷經數位匯流網路革命與行動革命之後,已經進入物聯網與大數據的「資料革命」時代。對於整體社會、經濟產業、政府公部門、廠商企業以及個人生活都有顛覆性的全面影響,即使是一向重視風險管控且被嚴密監管的金融產業,也無可迴避。

在此情況下,過去相對穩健保守之金融業者,如何面對各種來勢洶洶的破壞式創新金融科技發展,實為前所未有的挑戰,值得關注。

國際上,金融科技的創新服務商業模式,多半來自傳統金融產業之外的怪傑(Geek)與創客(maker),尤其是美國矽谷科技新貴,不但搶走了華爾街的午餐,恐怕遲早會消滅傳統金融服務,即如臺灣臨櫃服務之金融交易,目前市占比僅剩個位數,以區塊鏈技術崛起的密碼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更將徹底顛覆所有的交易方式及金流服務。丹麥自2016年1月底,已停止發行實體貨幣,可見金流將被資訊流所取代的趨勢,益顯明朗。

金管會已於2019年開放純網路銀行申請執照,包括:將來銀行(由中華電信、兆豐銀行、凱基銀行、全聯、新光銀行等組成)、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由日本樂天集團、國票金控等組成)、LINE BANK(由LINE、台北富邦銀行、渣打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台灣大哥大、遠傳等組成)均已獲得執照許可,今年下半年即將開啟新里程。

觀察上述這些純網路銀行之主要股東,橫跨資訊、通訊及銀行業者,這種異業結合產生截長補短之「綜效」,已成為大勢所趨。尤其來者都是站在巨人(跨域集團)的肩膀上,並以合作取代競爭,這樣更能真正突破困境,開創新局。未來隨純網路銀行服務上線後,必將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態勢。

事實上,「金流」與「資訊流」原本就是可以合而為一的。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消費習慣的轉變、行動裝置的普及,生活中使用行動支付服務的比重已迅速攀升。消費者早晨到星巴克買一份早餐搭配咖啡,打開手機Apply Pay應用程式,即可輕鬆付款;中午到全家買一份輕食,打開手機另一應用程式MyFamily Pay,進行付款可獲得額外點數;下班後到夜市小吃、喝飲料,再使用手機App「街口支付」進行付款⋯⋯,諸如此類日常生活,皆可使用行動支付進行消費行為,生活的便捷與效率性大幅提升。可見行動支付的蓬勃發展,更勢不可擋。

台灣當前金融科技之最大挑戰與機遇係來自於不斷地創新,除了產品服務與流程創新之外,尤其是組織的創新(包含金融業者與政府公部門),以及政府政策管制的創新,包括適度的開放與鬆綁,善用沙盒監理,並落實公平競爭,實為關鍵成功因素,值得政府有關單位與私人部門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努力,俾建立台灣成為一個無紙鈔的數位金融國度。

(本文刊登於2020年4月1日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