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別再搞飛機

中國時報–桃機別再搞飛機 2019-03-11 20:13
許志義/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暨應用經濟學系所合聘教授(台中市)

這兩天藍綠陣營各自舉辦的「民間能源會議」熱鬧登場,供電穩定話題再度發燒。

巧的是,桃園機場日前又傳出兩座航廈無預警大停電,延誤眾多旅客時間。這是過去1年來第4次事故停電,原因皆非台電系統的問題。發生故障的是桃園機場變電箱高壓迴路設備,非屬台電管轄資產。但這不表示台電系統就絕不會發生跳電事故,主事者宜有周全的設計與規畫。

許多先進國家的機場藉由自行設置汽電共生發電系統,以求供電穩定的多重保障,俾確保公共利益,例如:加拿大最繁忙的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機場管理局設置117MW汽電共生發電系統,不但供應機場所需要的電力與冷暖氣需求,多餘的電能還躉售給加拿大安大略電力公司。同樣地,美國舊金山與洛杉磯國際機場,也分別設置大小不同規模的汽電共生系統。在此情況下,電力公司等同於機場航廈的備用電源,提供第2層保障。此外,還有第3層保障的緊急柴油發電機(桃園機場當然也有),惟無法支撐太久,應當作最後一道防線。這也就是有必要設置汽電共生的原因,即使供電成本稍貴。

汽電共生系統還有另外兩個好處。第一,由於同時產生熱能與電能,熱效率可高達80%以上,是最佳能源節約方案之一。因此絕大部分國家都積極鼓勵,並規範電力公司以其「迴避成本」收購汽電共生系統的餘電;台灣亦不例外。

第二,隨著分散型再生能源比重越來越高,不穩定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需要更多的備轉容量互相配合,而汽電共生能彈性調整其生產熱能與電能的比例,乃最佳備源系統之一。因此先進國家如丹麥,其汽電共生系統預估至2030年,將持續維持占總發電量3成左右,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超過5成,火力發電則不到2成。由此可知,台灣能源轉型為綠電之際,未來應更重視區域型汽電共生系統的發展,積極與再生能源共構可獨立運轉的「微電網」。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汽電共生系統雖然有80多座,但均屬製造業所有,而且多數以煤炭為燃料,此與先進國家以天然氣為燃料,同時應用於服務業與製造業之情況不同。而且,台灣目前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絕大比例用於台電與民營電廠傳統發電,熱效率平均約50%,遠低於汽電共生系統,殊為可惜!

建議政府有關單位應順應世界綠能與節能潮流,更加重視以天然氣為燃料之汽電共生發展策略,優先應用於服務業各種樞紐設施或重要建築,包括大型轉運站、政府國安機構、醫院、百貨商城、大飯店等,不但增加電力系統的強韌度,亦可因應未來高比例再生能源發電的彈性設計,落實智慧城市與社區低碳供電的穩定,保障民眾用電的權益。

文章刊登於 2019.03.11 中國時報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