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工智慧, 發揮範疇經濟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數位版文章

善用人工智慧, 發揮範疇經濟價值

許志義 Jyh-Yih Hsu

人類與電腦,應合作而非競爭。

銷著作《人類大歷史》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曾在TED演講中指出:人類之所以能從野獸變成地球霸主,關鍵在於人類群體能「大規模」且「彈性」的合作。其中彈性合作尤其重要,讓人類能建立複雜的各種組織,創造其他物種無法企及的巨大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與「彈性」合作的特質,剛好也呼應了經濟學的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而複雜的組織形態,是在通貨(貨幣)市場下形成的各式各樣廠商、非營利組織及政府。

一般而言,規模經濟較單純,重點是「複製」。在一定範圍內,均可達致規模經濟。此一過程中,所需的技術與生產要素大致相同,惟需加倍投入資金成本與專心經營。這是過去相對普及的營運模式,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強項。

範疇經濟則較具挑戰性。這時隨產品或服務的多樣化,需藉由跨領域整合能力,才能提升各種資源的「綜效」,擴大經濟收益。簡言之,若缺乏跨系統、跨領域的精密協作,既無法達成綜效,彈性合作也無法實現,因此,範疇經濟在過往通常不如規模經濟普遍。

然而,當前人工智慧的電腦系統處理大規模且彈性協作的能力,正快速超越人類。只要運用合適的晶片與軟體,再加上大數據,就能跨領域、跨系統協同生產。不像人類因個體條件差異或資訊處理能力不一,會影響分工合作的效率,例如傳統製鞋工序繁複,但現在可用電腦以類似縫紉的方式,一體成形生產「針織鞋」,大幅提升品質和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而其他產業,若能借助人工智慧重新規畫生產線,能將許多過去無法處理的廢物或廢料,再加以利用,甚至在「範疇經濟」的效益上,再增加當前世界潮流的「循環經濟」效益。

以電力系統為例,過去主流的核能、燃煤、燃油,都是以線性的封閉系統供應鏈來拓展規模經濟;但當前重點發展方向,則是以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開放系統下的再生能源,結合電動車儲能、智慧建築、智慧社區城市的生活系統,強調範疇經濟彈性與韌性為核心價值的電力經濟發展形態。

總之,過去人類的合作能力雖然勝過所有其他生物,但是比起電腦系統,人類顯然不具競爭優勢。當前的產業策略是善用更大規模、更有彈性的電腦系統與人工智慧,追求整合性、跨領域、跨系統的創新,取代過去傳統的規模經濟思維,發揮範疇經濟「彈性」的主流價值。


(原文刊登於2018年11月號 哈佛商業評論)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