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程序,掌握大趨勢

哈佛商業評論─數位版文章
建立新程序,掌握大趨勢
「結構追隨策略,策略追隨環境。」
許志義 Jyh-Yih Hsu

回顧科技發展,1994年網際網路革命後,2007年賈伯斯的iPhone3帶來新一波的行動革命。接著,2014年Google併購智慧溫度計廠商Nest引發資料革命。沒想到,2016年5月AlphaGo又啟動了人工智能革命。

我們不難發現,科技的巨輪從不等人。從新興技術(emerging technology )出爐,到發展成熟,再到普及應用,經歷的時間正大幅縮短,且步調愈來愈緊湊。

策略大師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曾說:「結構追隨策略,策略追隨環境。」當科技幾乎以等比級數的速度翻新,領導者也必須要掌握「大趨勢(Megatrends)」,同時在趨勢變動中,洞見自身企業營運模式與商品服務的獨特價值。

柯達、Yahoo的殞落

以柯達為例,雖然其相紙當年廣受消費者歡迎,但柯達並未看清消費者購買相紙的原因,是為了「擁有可以留住記憶的媒介」,而非為了「擁有相紙」。因此,只要能達到目的,消費者其實並不在意媒介為何,更何況數位影像可即時同步無遠弗屆地分享、保存、編輯。柯達正因為無法洞悉其產品與服務的獨特價值,才會在自己發明的數位攝影技術中迷失方向,仍固守原本的類比相紙產銷策略,等到回神過來,已失去市場先機,導致它最後的衰亡。

再以Yahoo! 為例,2000年時,Yahoo市值已高達1280億美元,正致力發展廣告、電郵、編輯入口網站內容等服務。Yahoo為了專注拓展這些業務,便將它當時視為較不重要的服務──也就是搜索引擎,委託由Google提供。Yahoo會做出這種決策,是因為當時尚未發生資料革命,網路上的內容與資料都相對不及於現在爆量,搜尋技術仍未扮演要角。但短視的結果,Yahoo也忽略了Web 2.0的趨勢。例如:Wiki、YouTube、Facebook等,都深知對消費者來說,「最好的內容,是由使用者自主決定、自行產生、自己定義」,而Yahoo卻仍執著於提供「自認最好的內容給消費者」,這種B2C的營運模式,也註定它的殞落。

總結來說,柯達、Yahoo的傾頹,印證了企業領導人若無法透析相關事物在大環境科技趨勢下的獨特價值,必然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建立一套新的程序、同時拋棄舊的程序

管理,即是透過他人,有效能、有效率地達成既定目標的程序。也就是說,為了因應快速變遷的環境,領導人必須有能力帶動組織,突破內在瓶頸,開創外在新局。亦即彼得杜拉克直指的「建立一套新的程序,並拋棄舊有的程序。」

現今,網路讓企業與消費者成為鄰居,企業隨時隨地可以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然而,網路也讓企業與競爭對手成為鄰居,甚至模糊了產業與市場界線,使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因此,作為一個經理人,必須隨環境改變策略,重新定義內部產銷人發財的程序,同時,也必須不斷重新界定外在的營運疆界。唯有如此,才能在今天面臨快速變革的時代,促成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在新興行業中成為典範。

(原文刊登於2017年9月1日哈佛商業評論)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