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倡導者」馬化騰,與持續進化的騰訊

哈佛商業評論─雜誌類文章
「改變倡導者」馬化騰,與持續進化的騰訊
許志義 Jyh-Yih Hsu

中國互聯網產業(台灣稱為「網際網路」),正以截然不同於美國(如FAAMG)與台灣(如Yahoo)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其中最能反映中國互聯網崛起過程的企業,當屬創造微信的騰訊,而其創辦人馬化騰,更是最關鍵的「改變倡導者」(Change Agent)。

前進藍海,持續進化的騰訊

騰訊創立至今,推出QQ、「泛娛樂戰略」、「互聯網+」,再到專注於「連接與內容」等,共經歷了五次重大變革。而馬化騰作為改變倡導者,也就是推動改變並建立改革程序的領導人,深知變革不能一夕間「先破後立」,或「先立後破」,而應以獨特的互聯網思維,催化組織靈活的應變能力。

例如,馬化騰提出「灰度法則七維度」,其中的「冗餘度」,一反工業製造講求精確、效率的精神,他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比方說騰訊內部曾經有不止一個團隊,同時研發手機通訊軟體,即使最後有研發團隊在內部競爭中失敗,但這種競爭仍是激發成功者靈感的源泉,可理解為「內部試錯」,並非冗餘就是浪費。換言之,騰訊藉「小步快跑、試錯迭代」,營造蓬勃的創新生態組織,每能以精準的策略追隨外在環境的變化,迅速抓住時機,趁勢發揮組織核心能力。

回顧騰訊的組織沿革,可印證出馬化騰這位互聯網巨擘,每次推出新產品與新服務,皆是在重整組織內部流程的同時,也將騰訊的旗幟插向新的營運疆界,開拓藍海,亦即所謂市場創新,而非僅效率創新。

行動革命中,乘風波浪的微信

尤其在這一波行動裝置革命浪潮中,微信席捲了整個大中華的人與人之間資訊流(至於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資訊流,似乎馬雲略勝一籌)。由於物與物、機器與機器的資訊流才剛崛起,這個領域的大數據分析與深度學習,是產生跨領域的強人工智慧,甚至超強人工智慧。

由於大中華人口全世界最多,微信等於掌控了全球最大族群的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資訊流。而且軟體服務有正向回饋的「網路效應」與「鎖定效果」,使用者一旦成群結隊習慣之後,不會輕易移轉陣地。在此情況下,馬化騰的微信通訊軟體其實就是「通路」;誰掌有通路,誰就掌有核心商流。無怪乎騰訊已成為全中國最大市值公司。

雖然軟體市場有「先占先贏,贏家通拿」的競爭法則。不過,馬化騰也有危機;這就是他說的永遠對未來、對消費者懷著敬畏。

面對未來,擁抱人工智慧

所謂的未來,就是人工智慧時代,誰能帶領風潮捷足先登,這要看三大面向,包括:晶片運算速度的能力、演算法的深度學習、大數據應用。比起其他競爭者,騰訊儼然已坐擁發展人工智慧的優勢。因為騰訊旗下的產品與服務價值,已全面滲透使用者的食、衣、住、行、育、樂,自然能取得巨量數據,進行探勘分析。以微信為例,其活躍帳戶數高達8.5億!用戶間交流的龐大訉息,即是大數據演算法的素材。

由此看來,騰訊深入使用者生活的策略,也是為發展人工智慧作鋪墊。

騰訊未來能否再次引領人工智慧的風潮?我個人相信馬化騰的洞見能力與企業家精神。

(原文刊登於2017年8月22日哈佛商業評論)

回應已關閉。